Copyright ©2019 南京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:025-85800700 传真:025-85800720
苏ICP备14010569号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南京
企业文化 · corporate culture
地铁文化
所属分类:感悟生活
来源:
发布时间: 2017-06-16
我上班要搭乘地铁,看形形色色的人流穿梭,望着远方花草树木飞逝而过,这样漫长的等待大概要有个五十分钟。不期然,经历了夏的烈焰、秋的金黄和冬的雪白,再回到春的青绿之后,竞有了收获和欣喜,而这些大多来自于地铁文化。
在地铁上,我除了看人、玩手机、打盹之外,百无聊奈的会盯着窗外看广告牌和站台,这些对我来说在孤寂中也是风景。不记得是哪一天,在茫然的眺望后,突然发现地铁站的站名镌刻的字体是那么的苍劲有力、那么的大气磅礴,洒脱而豪迈,陡然间,有些狂热的冲动,想去临摹,想去瞻仰,对这位书法人也油然而生了一层敬意。后来地铁坐的多了,终憋屈的难受,查了度娘,知道所坐的地铁2号线的站名是出自著名的书法家“尉天池”先生之笔,带着疑惑我咨询了下爸爸大人,原来母校—南师大门头的字就是尉老先生题的,这在二十年前我入学的时候,爸爸大人就向我灌输了的,只是当时的我心生杂念,导致现在如踏雪无痕一般毫无印象。懵懵懂懂、跌跌撞撞的一路走来,三十多年的书本记忆仿佛一片空白,反倒是现在,又如孩童般,对人、对事、对物产生了兴趣,有了学习和研究的想法,于是搜了翻资料,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,方才定下心来:尉天池(1936.4-)安徽人,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,1960年起,在南京师范学校(今南京师范大学)美术系执教书法,后晋升为我国第一位书法教授,2013年获得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。书学篆、隶、草、楷、行诸体,尤擅行草,网评书风苍劲浑厚、秀逸清奇。尉老先生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、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,主编有《于右任书法精品集》、《江苏古代书法研究丛书》(三卷),以及作为第一主编的《中国书法全集第86卷》等,书法创作成果有《尉天池书法选集》等。想想我一度嚷着要练书法,还得到了爸爸大人赠送的笔、砚,可是自己连纸张和墨水都没攒齐,这懒的境界实在汗颜,而这遭,终有了学习的榜样和动力,该收收心修炼自己了。源于兴致,我又搜了度娘,原来除2号线外,其他地铁线路也有书法家题名,如1号线南延线大字壁是书法家孙晓云所写,而1号线的站名是黄惇先生所写。
坐地铁也会欣赏到很清新的画,那是丰子恺先生的画,或镶在地铁的车厢,或镶在站台的广告牌旁,画风清秀、简洁,寥寥几笔勾勒出祥和宁静、恬淡温馨的场景,让我往往凝神注视良久。常入眼的有几幅:一幅画的是放风筝的场景,风和日丽,远处一片青山,近处是绿油油的草地,草地上站着几个红领巾在放风筝,风筝任由线的牵扯在高空中飘荡,题为“儿童散学归来早,忙趁东风放纸鸢”。一幅画的是耕种的场景,一位老农踩着橇,手中挥着鞭,赶着牛在田间耕种,题为“耕烟犁雨几经年”。还有一幅是一家三口唠嗑的场景,茅屋檐下的一块青石上,父亲独坐,悠闲的抽着旱烟,母亲带着小儿坐在另一块青石上,和父亲话着家常,小儿手指远方的大雁兴奋的叫嚷着,茅屋后的柳树枝随微风飘摇,青石旁的绿草郁郁葱葱,题为“唯有旧巢燕主人,贫亦归”。这画看似随意,却让人心神宁静,觉得生活就该这么简简单单,暖意盎然。丰老先生的散文漫画《活着本来单纯》在微信公众号“书画半亩”中近期也刊登过,其语句朴实简单,但仿佛洞察世间百态,一语击中,让人深思,如:无愧于天,无愧于地,无怍于人,无惧于鬼,这样,人生。又如:母爱是一本我终生无法读完的巨著,母爱是一片我永远也飞不出的天空。再如:大事难事,看担当;逆境顺境,看胸襟;是喜是怒,看涵养;有舍有得,看智慧。丰老先生头衔众多,德才兼备,其作品,又处处透露着智慧和淡泊名利的气息,让我心生崇敬之情。
我虽坐地铁,却是单调的从始至终,中途鲜有下站的经历。一个偶然的机会,我途经大行宫地铁站,被“金陵十二钗”的布景文化墙震撼住了,着笔细腻,惟妙惟肖,栩栩如生,让中国的文学巨作——《红楼梦》再现脑海,仿佛述说着爱恨情仇、生离死别,述说着贾、史、王、薛四大家族的鼎盛和衰亡。这一幕就如同几年前我被地铁1号线鼓楼地铁站和珠江路地铁站的文化墙“六朝古都”和 “民国叙事”所震慑住一样,这大概也是能让川流不息的人群驻足或者惊鸿一瞥的宏伟场景。文化墙重现了中国的历史、文学、习俗和科技成果,是集现代与古代、潮流与古朴于一体的艺术载体。据我的深入了解,得知南京1号地铁线是以南京的地域文化特点为主题的,有9个文化墙车站;2号线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,有10个文化墙车站;3号线以《红楼梦》为主题,有9个文化墙车站;10号线以“炫彩金陵”为主题,有3个文化墙车站;4号线以“宁人伟业”为主题,有8个文化墙车站。南京的文化墙向南京人、向中国人、向世界人更全面的宣传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、悠久的历史和人民的勤劳与智慧。
地铁站里人来人往,行色匆匆,沁入心脾、让人垂涎的除了奶茶、甜品,还有一抹淡淡的书卷香,好似无形的手,又如隐形的翅膀,推着或带着人们,往返于此,流连不舍。地铁站名的题词、镶嵌的画及布置的文化墙,都属于地铁文化,这些有别于地下商铺的喧嚣吵闹,是一片学习天地和一方净土。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,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方式之一,耳濡目染,文化会传播的更久远,愿我们更博学。
(计划财务部 曹颖)